拔苗助长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听过,小编是在小时候的语文课上听老师讲过,从字面上解释这个成语就是农夫看到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很慢,于是非常着急,就去田里把它们拔高了一些,结果等到第二天,这些秧苗就死在了田里。确实是一个很荒唐的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希望事物的进展可以快一些,而妨碍了社会自己的进度。下面小编就详细给大家介绍拔苗助长的故事以及它的使用方法。
“拔苗助长”的意思
拔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
同义词:揠苗助长
“拔苗助长”近义词
适得其反、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拔苗助长”反义词
稳中求进:稳定、稳当是第一位的,在“稳定”的前提下,再向前进步。常常用在市场开拓上、或学习上,要求“稳中求进”。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拔苗助长”的故事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拔苗助长”造句
1、你种的小苗不能拔苗助长,把它拔高,要不然它会蔫掉,面对事实,应该耐心的等待。
2、如果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负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3、有些球员肯定感受到了在伯纳乌踢球的压力。所以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要悠着点来。
4、什么事成熟?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拔苗助长。
5、这便是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
6、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7、教育孩子不能够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否则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
8、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像拔苗助长一样,欲速则不达。
9、尽管这样做难免有些拔苗助长的负面作用,但毕竟一批新人在激烈的大赛中得到了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