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孔雀王朝是古印度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同时阿育王也是古印度帝王中对印度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一位国王,他的历史虽然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可以算是一位伟人,至少对于印度来说,阿育王是一位值得尊敬值得敬仰的一位古代帝王,阿育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国王呢?
人物介绍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73年,宾头娑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
继任为王
阿育王统治的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被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王朝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治国方针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本遵从于佛教的精神,即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尽管阿育王对羯陵伽国的征战的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但是没有废黜死刑。他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允许它们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及其传统文化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惯例。
设立国教
根据记载,在阿育王当国王期间,他后悔自己率领军队参加战争的残酷,因此,不仅自己受了五戒,还把佛教立为国教,在释迦牟尼身后,他又号召世界上都不要发生战争,把自己分到的佛祖舍利分给各个国家,一夜之间,在世界上建立84000座寺塔。这就是佛祖舍利分散的起源。而且,唐代佛家经典著作《法苑珠林》里认为,某种意义上,因塔下都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所有这样的塔,都被称之阿育王塔。
电影《阿育王》
释迦牟尼在世界上的影响,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阿育王。《佛教字典》对于阿育王的介绍,太冷冰冰,在里面,你所看到的阿育王,他跟每一位有着庞大王室家族中的血性青年一样,他年轻时征战杀戮,残忍灭兄,统一了印度,当上了孔雀王朝第二代国王,并皈依了佛教。2002年,印度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阿育王》当中,年轻英俊的王子有着美丽却伤感的爱情。了解他大概的生平,再看这部电影,这个生活在远方又跟我们相距很多很多年的人,显得充满生机。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鄞县鄮山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因寺内珍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的知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深为国内外佛教信徒所崇敬仰慕。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涅磐,弟子阿难等茶毗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是为舍利。据传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衣佛教,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每座塔中均藏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造好后,会羽飞息护送遍安于天下八吉祥六殊胜地。
与秦始皇相较
统一方面: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将孔雀王朝推向空前鼎盛。但阿育王的统一很不稳固。孔雀王朝的统治是不巩固的。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这个靠武力统一起来的国家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尽管阿育王在后期推行了宽松的政策。孔雀帝国在约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后,很快就瓦解了,帝国内战频仍,尽管后几位统治者仍定都于原都城华氏城,继续保留着孔雀之名。其势力仅及恒河部分地区。在这个普遍的政治空位期内,最稳定的是印度次大陆的南端地区,阿育王未曾征服的一些王国这时期仍然存在。
人物评价
《佛教字典》对于阿育王的介绍,太冷冰冰,在里面,你所看到的阿育王,他跟每一位有着庞大王室家族中的血性青年一样,他年轻时征战杀戮,残忍灭兄,统一了印度,当上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并皈依了佛教。传说这要从佛在世时说起,佛在世时,入城托钵,一个名叫德胜的童子正在用泥土做游戏,他见到佛陀来了,相好庄严生起了欢喜心,于是他就手捧泥沙作食物状,供养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