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维新变法最悲壮的人物:谭嗣同

来源:亚路奇闻网(www.yaluw.com)时间:2023-09-06 19:38作者:亚路手机阅读>>

谭嗣同的维新变法是中国第一场思想变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沉重打击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势力。但是这场运动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最终戊戌六君子中的维新变法也遭受了非法的虐待。那维新变法为何会遭受这样的对待呢?谭嗣同的精神是什么呢?

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谭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区北正南路98号,始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原占地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故居南北朝向,全木结构,工艺精美,古朴庄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

谭嗣同事迹

谭嗣同生于北京,父亲谭继洵是当时的湖北巡抚,谭嗣同在五岁的时候因一场重兵而昏死了三天,可之后就奇迹般地复活了,所以他又名谭复生。十岁的时候深受王夫之的思想启发,让他心中的爱国主义萌芽悄然生长,此时的谭嗣同已经是满腔报效祖国的热情。谭嗣同的人生在甲午中日战中中发生转变,当时愚昧自大的清政府与国民们都认为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日本,可事实打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腐朽不堪的清政府终于被揭下了最后的遮羞布。谭嗣同看着民族遭受苦难心里十分焦灼,同时对帝国主义十分痛恨对于清廷求和的行为非常愤怒。

因为爱国让他与梁启超、康有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后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对于维新派十分忌恨,因此慈禧太后在百日维新后发动了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并且对维新派成员进行追杀,康有为和梁启超面对慈禧的追杀显然是慌了,他们通过日本大使馆逃亡海外,这让慈禧矛头全部指向了谭嗣同身上。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被处刑,谭嗣同牺牲时年仅33岁,除了谭嗣同外还有五名维新派成员被被处刑,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菜市口刑场砍头有两种刀可以选择:一是让囚犯死得痛快的快刀,二是让囚犯非常痛苦并且要砍很多下才能把人砍死的钝刀大将军。

谭嗣同为什么说荀学是乡愿?

乡愿者,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就是奴颜婢膝的人。儒家从孔孟到韩愈程朱,这些权力之外的人,总想保留点个人的尊严,不完全做主子的奴才和帮凶。这是他们与荀子不同之处,也是韩愈程朱骂荀子的原因。然而这只是他们的内部矛盾。实质他们与荀子是一致的,维护专制君权。他们在君主和人民之间想做第三者。教育上面,教训下面。然而他们不容易把握好度,时而接近君主,时而接近百姓。接近君主者为荀子韩非,接近百姓者为孟子海瑞。孟子给儒家增光添彩,鼓胀了儒家的理想主义之心。荀子给儒家铺路,奠定了儒家接近君主之道。而那些没有接近君主的儒家,往往会骂荀子。而得到君主赏识的儒家,实行的就是荀子之道。骂荀子者,表面是因为观念,实质是决定于屁股。

儒家的可贵在于他们被君主疏离之时。他们看起来一副正气凛然。然而一旦被君主引见,他们立即变成荀子,摇头摆尾,感激涕零,如钱穆了。儒家就是这样贱。他们既没有道家的彻底疏离权力的潇洒,也没有法家的实用主义,大刀阔斧。他们既看起来像道家的潇洒有自尊,又比法家虚伪下作。看看韩愈,一会挺直腰杆骂荀子,一会卑躬屈膝臣罪当诛。两千年之学,荀学也。两千年统治之术就是外儒内法。因为法家太血腥暴力,统治者需要掩饰,需要宣传。而儒家孔孟又太装逼,统治者加强集权,总要打他们的屁股。统治者需要的就是荀子这种儒法结合者。孔孟迂阔不切实际。韩非李斯血腥不要face。只有荀子是最聪明的,最得统治者欣赏的。所以,两千年之学,表面是孔孟之学,实质是荀子之学。但是统治者为了宣传自己高大上的形象,就说成是孔孟之学,骗人民,骗儒家信徒。

谭嗣同《仁学》的主要内容特点是什么?

谭嗣同《仁学》的主要内容特点是:1、广泛性:谭嗣同身处晚清新旧中西混杂的思想格局中,交往师友众多,强调兼收并蓄,加之刚过而立之年即罹难,未及对仁学书稿及其思想进行打磨和拓展,仁学因而还是一个庞杂而尚未完成的思想体系。2、儒学性:谭嗣同的仁学从思想形式而言,内容烦杂,兼有中西,并且反对礼教纲常,但就其实质而言仍没有 摆脱传统儒学的范畴。首先,谭嗣同反礼教而不反孔子。他相信儒学 内部的仁和礼两个方面并不是一体不分的,儒家的 礼教在发展中变质为专制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孔子思想的精义是仁学,孔子的仁学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平等相通的思想。3、形式神秘:仁学思想带有神秘和虚无的色彩,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 以太解释世界的本原;二是用佛法作为理想的归宿。

谭嗣同是怎么去世的?

维新变法失败后,为报复谭嗣同,慈禧下令用钝刀斩首,一直砍了二十多刀才结束。慈禧她让侩子手特别关照这些人用大将军刀处刑,谭嗣同也因此挨了二十多刀才断气,现场简直是触目惊心,可谭嗣同就算是如此痛苦的情况下也能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见这个爱国志士的心里是十分不甘的,而这个贼不知是指背叛维新派的袁世凯还是慈禧这边的顽固派,可能更多的是指顾着小名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吧。

谭嗣同的精神是什么?

首先,从他一生的经历和处事态度来看,他的精神无疑是体现在他可以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正是对他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当时,明明可以逃跑的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站上了断头台,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人,他的这一爱国精神一直是值得中华儿女学习的。其次,就是他的敢于变法和批判的精神。这一精神理所当然的体现在近代时期发生的一重大事件,就是戊戌变法,当时,谭嗣同、梁启超等六人为了挽救当时的中国,毅然而然的发起了这一变法运动,而在这其中,谭嗣同对该运动的支持和影响是最大的,以致于他为了该运动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再有就是谭嗣同曾在湖南创建了一个学社,同时他也倡导兴办学校、学会以及一些报社方面的东西,而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所以这也体现了他的敢于改革的精神。最后是他在学术方面的精神也令人折服,谭嗣同接受了来自儒家的思想,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思想,这在当时是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的,他能够在学习自己国家学术思想的同时,又敢于采纳外国思想,他的这一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李斯怎么死的,被赵高诬陷腰斩而死(残忍至极

李斯,秦国著名的宰相,在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但是最后李斯怎么死的,他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在历史上李斯的死法十分的残忍,被卑鄙的赵高诬陷最后腰斩而死。今天小编就来给...

2023-09-17 20:23查看全文 >>

罗士信怎么死的,被俘而死/中箭而死(两种说法

罗士信,隋末唐初的猛将,武力超群,都能够和李元霸相媲美,跟随李世民征战多年,立下不少战功,但是最后罗士信的结局是什么样的,罗士信怎么死的,对于他的死因历史上记载的...

2023-09-17 20:16查看全文 >>

李莲英用嘴伺候慈禧,揭秘慈禧和太监的那些丑

纵观清朝历史,全部被慈禧这个女人给搅和了。作为权力巅峰的女人,几乎都会养些男宠,其中武则天男宠最为出名。而慈禧,倒是养了个特殊的男宠,因为她的男宠李莲英是个太监啊...

2023-09-17 20:10查看全文 >>

明朝万贵妃怎么死的,殴打婢女时突发心病气绝

万贵妃是明朝朱祁钰十分宠爱的贵妃,这样一个受尽万般宠爱的明朝万贵妃怎么死的呢?母凭子贵,万贵妃一夜从明宪宗的贴身婢女成为贵妃。然而她的儿子未满月便早夭了,明朝万贵妃...

2023-09-17 20:03查看全文 >>

北京公主坟,公主坟的来历之谜真实原因

北京作为明清两朝的首都,其实有无数的公主坟,但最著名的还是要数玉渊潭公主坟了。而《还珠格格》的创造背景也是取自于公主坟,于是关于公主坟的来历,公主坟中的公主究竟是...

2023-09-17 19:56查看全文 >>

三国郭嘉怎么死的,随曹操征伐乌丸时患病而死

三国郭嘉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鬼才,有智有谋,深得曹操的喜爱。但是这样一位鬼才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郭嘉怎么死的,这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有人说郭嘉的死死自己造成的,这...

2023-09-17 19:49查看全文 >>

孙殿英的老婆,三个老婆都结局悲惨(历史无记载

孙殿英,历史上有名的东陵大盗,也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的人。但是大家对于孙殿英的私生活还是十分好奇,孙殿英的老婆是谁,孙殿英有几个老婆,她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今天...

2023-09-17 19:43查看全文 >>

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

郭嘉,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鬼才,拥有过人的智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看看郭嘉是怎样斗智斗勇的故事,话不多说,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郭嘉简介 郭...

2023-09-17 19:37查看全文 >>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艳史,私通后被腰斩

对于高阳公主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那段风流艳史了。一个皇室公主,一个清修和尚,不顾伦常的通奸,最终被唐太宗发现,辩机被腰斩,高阳一念成魔从此走上了...

2023-09-17 19:31查看全文 >>

司马欣怎么死的,成皋之战中战败自刎于汜水

司马欣,秦朝的长史,辅佐秦国将军立下不少战功。司马欣的一生也是波荡起伏,变化无数,那么司马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司马欣怎么死的呢?虽然司马欣最后贵为将军,但是却还...

2023-09-17 19:25查看全文 >>

历史趣闻排行